不明原因肝硬化一例

题目:不明原因肝硬化一例

作者: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感染疾病科 刘帅伟

患者基本情况

马某,男,34岁,职业:援疆乡村数学教师 籍贯:宁夏同心县,入院时间:2017年519出院时间:2017年526

主诉间断咯血3月,发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3

现病史患者于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咳嗽,可少量白色黏痰,痰中带有血丝,感乏力,偶有恶心症状,无呕吐,当时无发热、寒战,无腹痛、腹泻、腹胀,无胸闷、胸痛,无心慌、气短,无头晕、头痛,无关节疼痛不适,无多饮多尿,无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就诊喀什地区某县医院。查血常规提示 WBC 2.20×10^9/LRBC 6.77×10^12/LHGB 145g/LPLT 77×10^9/L  。腹部彩超提示脾大。当时行胸片检查未见异常,当地考虑为肺部感染,给予抗感染、祛痰及药物止血等治疗1周后咳嗽、咳痰症状改善,未再咯血。复查血常规提示 WBC 4.16×10^9/LRBC 4.51×10^12/LHGB 158g/LPLT 99×10^9/L。两次血小板均显著减低,建议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故转至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

入院后查:免疫相关检查提示抗核抗体阳性(滴度不详)。乙肝五项、丙肝抗体均阴性,甲状腺功能未见异常,生化检查不详(家属诉血糖升高),腹部彩超提示胆囊增大,脾大。腹部增强CT提示肝左叶增大,脾大。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提示增生性骨髓象。肝穿刺活检提示肝脏小叶结构紊乱,形态提示结节性肝硬化。

当时诊断考虑为自身免疫性肝硬化并糖尿病,给予保肝、降酶、抗感染、降糖等治疗1月后好转出院。院外口服复方甘草酸片2片一天三次,拜糖平1片一天三次,病情相对稳定。1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痰中带血,无整口咯血,无寒战、发热,无胸闷气短,无胸痛,无乏力等其他不适症状,为进一步诊疗就诊我科门诊,遂以“肝硬化、糖尿病、咯血原因待查 ”收住入院。病程中患者神志清、精神尚可,饮食睡眠欠佳,二便未见明显异常。体重不详。

既往史:无特殊病史。

个人史:无不良嗜好及毒物药物接触史,无外地旅行史。

婚育史:适龄结婚,有女儿,配偶及孩子体健。

家族史:父母体健,家族中无类似情况,直系家属中无近期婚配史。

诊疗过程

入院查体:T 36.5P 66/分,R 18/分,BP 120/80mmHg

身高178cm,体重58KgBMI18.30kg/m2

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明显色素沉着,无肝掌及蜘蛛痣。

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

腹壁未见腹壁静脉曲张,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未触及,脾脏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可凹性水肿。

院后初步检查

0000.png

2.png

0001.png

0101.jpg

尿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总结病史特点:

中年男性,既往体健。

主因间断咯血并血小板、白细胞减少3月就诊。

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腹部彩超及CT均提示肝硬化、脾大

骨髓细胞学提示增生性骨髓象

肝穿提示结节性肝硬化

胸片未见异常。血常规提示血小板减少。

生化提示转氨酶明显升高,血糖升高。抗核抗体:1:100.

初步诊断:

1、肝硬化原因待查

2、咯血原因待查

3、糖尿病

4、脾功能亢进

分析病因

一、肝硬化原因:

1.病毒性肝炎及非嗜肝病毒:院前乙肝五项及丙肝抗体均未见异常,故不考虑,可复查乙肝五项、EBV-DNA等检查进一步排除。

2.酒精:无饮酒史,可排除。

3.营养障碍:入院查体未见营养障碍表现,不考虑。

4.工业毒物或药物:无此类接触,排除。

5.循环障碍:结合院前腹部CT及入院后腹部彩超检查,基本可排除,可进一步完善心脏彩超检查。

6.代谢障碍:血色病?肝豆状核变性?

7.胆汁淤积:患者入院时无淤胆等表现,可排除。

8.寄生虫:如血吸虫、肝包虫,无此类依据可排除。

9.免疫及肿瘤相关:当地抗核抗体阳性,可进一步行相关检查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病及肿瘤可能。

10.隐源性肝硬化

二、咯血原因:

1.血液系统疾病:当地骨髓穿刺细胞学未见明显异常,必要时可复查骨髓活检。

2.肺部感染:完善胸部CT进一步明确。

3.肺结核:可完善痰抗酸杆菌、TSPOT等检查。

4.支气管扩张:可完善胸部CT进一步排除。

5.肺部肿瘤:可完善胸部CT、支气管镜及肿瘤标记物等检查。

针对上述分析,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

1.嗜肝病毒及非嗜肝病毒

001.png

002.png

7.png

8.png

9.png

上述检查可排除病毒所致肝硬化可能。

2.循环异常

10.png

结合当地的腹部CT及入院后腹部彩超可排除循环异常。

3.代谢异常

11.png

12.png

13.png

14.png

15.png

由于医院检查项目的局限性,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铜、尿铜均无法检测。联系内分泌科会诊后考虑为2型糖尿病,建议给予门冬胰岛素注射降糖治疗。眼科会诊后未见K-F环。

结合上述检查考虑:血色病及肝豆状核变性变性均不排除,建议再次肝穿刺活检,但患者家属拒绝,故联系当地医院调取肝穿活检病理片再次染色及阅片。

4.免疫相关指标

16.png

17.png

18.png

19.png

20.png

21.png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目前免疫指标考虑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IgG4相关疾病可能性不大,可复阅当地病理片,结合入院后腹部彩超提示肝内胆管扩张,需进一步行MRCP检查排除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肿瘤等胆管疾患。

5.咯血原因检查:

入院查TSPOT、血气分析及肿瘤标记物均阴性,痰培养及脱落细胞学均未见异常。

202.png

23.png

24.png

胸部CT提示:右肺上叶散在钙化灶、心脏密度影减低,肝左叶增大,脾大。

呼吸内科会诊:建议可行支气管镜检查,但患者及家属均拒绝。

进一步完善MRCP检查

25.png

26.png

MRCP提示:胆囊增大,肝内胆管扩张,肝脏信号弥漫性减低,显示不清。

进一步肝穿病理复检并行特殊染色

27.png

结果:肝穿病理:(肝右叶)肝小叶结构紊乱,形态学提示结节性肝硬化。肝细胞内可见大量色素沉着。

免疫组化:铜染色(-),铁染色(+),HBsAg-)。

建议患者行基因检测,但患者及家属均拒绝。

最终诊断:

1.血色病 原发?

2.肝硬化

3.糖尿病(特殊类型)

4.咯血原因待查 血色病相关?

治疗:严格控制铁剂的摄入,于当地医院间断放血治疗。

诊疗结局

随访半年后因消化道大出血去世。

经验总结

血色病文献复习

铁过度沉积综合征按照病因可分为遗传性血色病、继发性铁过度沉积和混合性,其中HH是白种人常见的遗传病。机体对铁的吸收异常增加,在体内过度沉积,最终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糖尿病、心脏病等致命并发症。

血色病按病程可分为3期:1期为患者具有“遗传易感性”,但尚未发生铁过度沉积;2期为患者具有铁过度沉积的显型证据,尚无组织或器官损害;3期为患者铁过度沉积,导致组织和器官损害。该病在我国少见,往往不易得到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

常见症状:乏力、右上腹部痛、关节痛、软骨钙质沉着病、阳痿、性欲减低、心衰、糖尿病。

体征:肝大,慢性肝病的肝外表现、色素沉着(青铜色)、关节炎、心率衰竭、睾丸萎缩等。

实验室检查提示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及转铁蛋白显著升高。

指南推荐:对铁检测异常的患者均需评估有无血色病;对所有的肝病患者都应评估有无血色病。

图片001.png

心得体会

血色病在亚太地区发病率低,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或漏诊,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肝脏核磁的黑肝表现有助于血色病的诊断。

待解疑问

血色病可导致全身多系统的损害,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显示此类患者无咯血临床表现的描述,故咯血能否以血色病解释有待商榷。